
69岁的罗隆基倒在地板上,右手竭力伸向前方,指尖不远处是散落一地的硝酸甘油片。这位曾经风流倜傥的政治家配资炒股开户,最终没能摸到救命的药瓶。
69岁的罗隆基倒在地板上,右手竭力伸向前方,指尖不远处是散落一地的硝酸甘油片。这位曾经风流倜傥的政治家,最终没能摸到救命的药瓶。
1965年12月7日,北京冬日清晨,寒风凛冽。六十岁的王护士如往常一样,穿着风雪大衣来到迺兹府12号四合院为罗隆基注射糖尿病药物。敲了三四次门,室内却没有任何回应。
护士推开门,发现罗隆基上半身趴在地上,下半身还在床上,脸色铁青,早已没了呼吸——这位民盟创始人之一、曾经风流无限的才子,就这样孑然一身地离开了人世。
神童出身,五四闯将
1896年8月14日,罗隆基出生在江西安福县车田村一个书香世家。他出生时,产妇床上的蚊帐后面盘着一条大蛇,老人们连连称奇:“蛇者,龙也。此时龙仔出现,乃吉祥之兆。”
展开剩余86%这个被称作“龙叽”的男孩,自幼天资聪颖,有神童之称。他五岁拜孔子启蒙读书时,父亲罗念祖灵感一动,将“龙叽”正式取名为“罗隆基”,与唐明皇李隆基谐音,借个贵气。
罗念祖是清末秀才,教书特别,只教“尖子”学生。他1903年在吉安开馆,左选右选只收了四个学生,除罗隆基外,还有后来成为国民党河南省主席的刘峙,著名法学家罗家衡和“三朝元老”李畴福。
1913年,罗隆基在江西千余考生中脱颖而出,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(清华大学前身)。他不仅成绩出类拔萃,思想也相当活跃。
罗隆基擅长演讲,喜欢发表政见,立论独特,文笔犀利。他常以“生辉”、“野度”的笔名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文章,还曾把李大钊《庶民的胜利》全文抄写张贴于学校走廊上,为此受到学校警告,得了个“罗疯子”的外号。
1919年5月4日,正值清华建校八周年纪念日。下午罗隆基从校外朋友电话中得知城内学生示威游行,立即邀集王造时、何浩若两人进城打探情况。
回到学校,他站在食堂凳子上向大家报告消息并号召:“同学们,北京各学校的同学都起来救国了,我们不能坐视不管,应该急起响应。”
1921年,罗隆基公费留美,先后入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。出于对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拉斯基的敬慕,他又从美赴英,成为拉斯基教授的得意门生,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。
留学期间,罗隆基曾担任中国留美学生会主席及季刊《中国学生》编辑。1925年孙中山逝世时,纽约华侨举行大规模追悼会,罗隆基与闻一多、潘光旦等人主持其事,主席就是罗隆基。
1928年罗隆基学成回国后,曾有机会通过姻亲关系得到南洋巨绅“中山老友”张某支持而获得官职,条件是他必须加入国民党。罗隆基毅然拒绝,选择回上海教书。
婚姻曲折,风流成性
罗隆基回国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,创办《新月》杂志并担任主编。1928年,他与在英国相识的法律系学生张舜琴结婚并一同回上海生活。
这段婚姻并不美满。罗隆基思想开放,张舜琴是虔诚基督徒,性格骄纵,两人常因意见不合大打出手。张舜琴生下女儿后,按西方方式每天用冷水给孩子洗澡,导致孩子一个月后夭折,夫妻关系降至冰点。
分居期间,罗隆基对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展开追求,遭拒绝后又对王右家青睐有加。这位接受西方教育的女性不顾父亲断绝关系的威胁,与罗隆基同居。
罗隆基最终与张舜琴离婚,正式与王右家结为夫妻。
罗隆基与王右家的婚姻维持了13年,是他人生中最长久的一段关系。王右家情商极高,“闻弦歌而知雅意”,有了她的加持,罗隆基在社交场上更加如鱼得水。
然而罗隆基并未改掉滥情的毛病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罗隆基在西南联大任教。传言联大的女学生,只要长得好看点、家里条件好点的,都被他追求过。
一次他在街上对一位少妇动心,竟直接跟在后面,并向路人打听少妇住处。少妇以为他图谋不轨,走进商店买花生米想甩掉他。罗隆基不但没走,反而上前要替少妇付钱,最终被告上法庭。
政治浮沉,晚年凄凉
抗战期间,罗隆基参与了民盟的创建,被推定起草政治纲领、成立宣言、组织章程,并当选为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和宣传部长。他被派到昆明,一边在西南联大任教授,一边筹建民盟云南省支部。
1946年旧政协会议召开前夕,蒋介石对章伯钧、罗隆基采取怀柔政策:除了国防部长、外交部长,要当什么部长都行。章伯钧回答壁垒分明:“就是给我干国防部长、外交部长,我也不干!”
罗隆基则放话:“我要当就要当外交部长,我能讲一口呱呱叫的英语,保证能当一个呱呱叫的外交部长!”
1949年后,罗隆基历任政务院委员、森林工业部部长、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。但他对森林工业部部长职务并不满意,自视甚高的他看到章伯钧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。
1957年整风运动开始后,罗隆基觉得这是展现自己才能的好机会。他主张“成立平反委员会”,与章伯钧的“政治设计院”、储安平的“党天下”一起被称为最著名的三大右派言论。
反右运动中,罗隆基被划为右派,他和章伯钧被定为头号大右派,称为“章罗联盟”。由于是右派之首,1980年时没被平反,至今仍被扣着这顶帽子。
更让罗隆基痛心的是,当时与他保持恋爱关系的女记者浦熙修为证明自己政治立场正确,将他们之间的信件全盘托出,并“揭发”罗隆基,称他是反社会主义的小人。
被划为右派后,罗隆基的职位、地位、个人声望急转直下。香港有人邀请他去办报,周恩来也答应他可以去香港或美国,但罗隆基说:“我死也要死在这里。”
晚年的罗隆基过着孤独的生活,宽敞的四合院里充满寂寞。白天他独自坐在书房回忆往事,夜晚偶尔邀几位老友喝酒聊天,但那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。
他患上心脏病和高血压,身边却无人照顾。那些曾经的女友和妻子,早就不在他生活里了。
1965年12月7日子夜,罗隆基因心脏病突发心绞痛,孑然一身猝然离开人世。他没有妻子,没有子女。
身后之事
罗隆基去世时,头上还戴着“右派分子”帽子,没有举行追悼会。他的葬礼十分冷清,只有侄子一人参加。
罗隆基的骨灰处理曾引发热议。这位曾是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,骨灰被暂时存放在火葬场的临时地点,引发亲属不满。
历史毕竟是公正的。1986年10月24日,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纪念罗隆基先生90周年诞辰。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统战部部长阎明复追述了罗隆基的一生,热忱肯定了他的革命贡献,认为他是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。
罗隆基的葬礼上,只有他的侄子一人前来送行。
曾经的风流才子、政治明星配资炒股开户,最终安静地躺在那里。四合院里再也听不到他激昂的演讲声,书房里那些未完的手稿,默默诉说着一个时代的终结。
发布于:江苏省广瑞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